人民政协报:助力中国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中国医药企业研发指数”在京发布
本文来源于:《人民政协报》(2023年03月21日 第 6 版)李寅峰
“十四五”期间,我国医药产业将全面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如何通过构建融“产、学、研、投”于一体的新型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去攻克医药“卡脖子”技术,已经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3月18日,中国医药会计学会和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数字财税研究院在京联合发布国内首个“中国医药企业研发指数”,旨在通过科学有效的指数分析评价体系,为医药企业的研发创新、市场资本的投资等提供决策依据,以此推动我国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2006年以来,国家层面和珠三角、长三角诸多省份陆续推出义乌“中国小商品指数”、深圳“华强北中国电子市场价格指数”等专业市场指数,有效带动了区域内产业发展、城区质量提升和辖区人才集聚。十余年的实践证明,“指数经济”已经成为上述地区进一步领先于其他省市的一种重要软实力。
“如果能有一个以医药企业为研究对象的研发及创新指数,就可以系统、全面、科学地评价医药企业的研发活动和能力,推动我国医药产业的发展创新。”2021年初,带着这一想法的中国医药会计学会会长、国药集团总会计师杨珊华,找到了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数字财税研究院院长、教授姚立杰。
此后两年间,在“中国医药企业研发指数”课题负责人杨珊华的积极支持下,姚立杰带领10余人的团队,往来于全国各地,去企业调研、与专家论证,经过反复研讨,最终将起初拟定的65项指标,调整完善为近20项具体指标进行构建。
“研发团队将整个医药行业分为器械类和非器械类,从研发投入、研发成果、研发质量、研发支持四个主要维度选取指标,每项指标的数据均源自上市公司公开披露的信息,数据具有100%的可验证性。”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杨珊华表示,“我们希望通过对不同企业、不同运营地、不同细分行业医药企业研发指数的排序和增减变化,更好地帮助医药企业把握研发规律、制定研发战略。”
“中国医药企业研发指数”报告显示,2013年至2021年间,我国非器械类及器械类医药企业研发指数的平均值和中位数整体均呈缓慢上升趋势。其中,非器械类医药企业主要细分行业研发指数平均值总体呈上升趋势,制药行业最为领先,生物科技行业次之,药品零售行业研发指数平均值最低。
在不少受访者眼中,这个指数是一个“聪明”的指数,它填平了主动医药基金与指数基金之间两三千亿元的鸿沟,将主动医药基金的理论和分析框架进行系统化、可验证化,对于提升指数基金以及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意义非凡。
全国人大代表、国家联合疫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国药集团总工程师杨晓明表示,该指数本身就是一项重大创新,值得相关部门和医药行业高度重视;该指数将有助于推动我国医药产业创新能力的提升,为我国构建全球领先的健康产业生态系统、实现健康中国的目标作出贡献。
中国证监会前首席会计师、亚太会计师联合会主席、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博士生导师陈毓圭认为,这个指数是把握企业投资价值的有效分析工具,是我国创新战略实施的需要,是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的需要,是资本市场稳健运行的需要。
在姚立杰看来,“中国医药企业研发指数”的推出,不仅是为了引导资源配置,为资本市场长期投资和价值投资营造良好氛围,帮助各级政府提高相关政策制定的精准性,更重要的是要通过指数的不断完善、扩充,发挥国家在生物医药领域的国际话语权。“目前,世界知名指数大都是由国外机构发布的,它指引着市场判断和经营决策,是一种‘话语权经济’。现在,这个指数的主要研究和适用对象是国内上市医药企业,下一步,我们将不断完善分析方法,丰富采集数据,一方面为中小型企业在发展方向、产品定位、融资等方面提供支持,助力中国医药产业全面实现高质量发展。另一方面,我们要努力将国际知名医药企业纳入指数中,尽可能掌握话语权,使中国早日从医药大国迈向医药强国。”姚立杰说。